蟄藏氣穴圖
得灝氣之門,所以收其根;知元神之囊,所以韜其光;若蚌內守,若時中藏,所以為珠玉之房。
混沌生前混沌圓,個中消息不容傳。劈開竅內竅中竅,踏破天中天外天。
斗柄逆旋方有象,臺光返照始成仙。一朝撈得潭心月,覷破胡僧面壁禪。
不思善兮不思惡,個裏之人活潑潑。剎那裂破鴻蒙殼,迸岀一靈真大藥。
大藥出兮光爍爍,頓悟頓修成妙覺。覺妙玄通跨鶴歸,勝蓮花界逍遙樂。
靜虛非枯寂,中有未發中。中有亦何有,無之即頑空。
空寂而常照,不起寂照想。當明而當覺,不起明覺想。
水鄉鉛,黑虎隨,多寶藏,造化爐,灝氣門,何辟處;杳冥府,地黃男,無盡藏,偃月爐,生殺舍,真金鼎。
金華,月魄,靈根,橐籥,氣穴,北海,嬰兒,玄冥,曲江,真鉛,呆胞,玉英,蓬壺,玉兔,華池,死戶,生門,玄竅,
長胎住息之鄉,安身立命之竅。神御氣,氣留神,不可須臾離也;心依息,息歸心,豈容毫發殊哉!
第三節口訣 蟄藏氣穴 眾妙歸根
內附:行、住、坐、臥四法
前節言翕聚,乃守中抱一之功夫;此節言蟄藏,則深根固蒂之口訣。翕聚蟄藏,相為表裏,非翕聚則不能發散,非蟄藏亦不能發生,是此二節一貫而下,兩不相離者也。此訣無它,只是將祖竅中凝聚那點陽神,下藏於氣穴之內,謂之送歸土釜牢封固,又謂之凝神入氣穴。
此穴有內外兩竅,外竅喻桃杏之核,內竅譬核中之仁。古仙有曰:“混沌生前混沌圓,個中消息不容傳。劈開竅內竅中竅,踏破天中天外天。”此竅中之竅,釋尊標為空不空如來藏,老君明之玄之又玄眾妙門,海蟾亦曰:“無底曰橐,有孔曰籥,中間一竅,吾人摸著。此指竅中之竅而言也。”
是竅也,為陰楊之源,神氣之宅,胎息之根,呼吸之祖。胎者,藏神之府;息者,化胎之原。胎因息而生,息因胎住,而竅中之竅,乃神仙長胎住息之真君處也。然天地生大,亦一胎也,而日月之往來,斗柄之旋轉者,真息也。又不觀三氏之書乎,《易經》曰:“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。”《道德經》曰:“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”《遺教經》曰:“制之一處,無事不處。”皆直指我之真人呼吸處而言之。
然則真人呼吸處果何處耶?
吾昔聞之師曰:“藏元精之窈冥府,結胎息之丹元宮,上赤下嘿,左青右白,中央黃暈之間,乃真人呼吸之處,正當臍輪之後,腎堂之前,黃庭之下,關元之上。”即《黃庭精》所謂上有黃庭下開元,後有幽關前命門是也。廖蟾暉云:“前對臍輪後對腎,中間有個金鼎是也。”
既識此處,即將向來所凝之神,而安於竅中之竅,如龜之藏,如蛇之蟄,如蚌之含光,如蟾之納息,綿綿續續,勿忘勿助,若存而非存,若無而非無,引而收之於無何鄉,運而藏之於闔辟處,少焉呼吸相含,神氣相抱,結為丹田,鎮在下田,外則感召天地靈陽之正氣,內則擒制一身鉛汞之英華。如北辰所居,眾星皆拱,久則神氣歸根,性命合一,而大藥孕於其中也。然凝神調息,皆有口訣,不然恐思慮之神,妄交於呼吸之氣,結成幻丹,而害藥物矣。所以仙翁云:“人知其神之神,不知不神之所以神。”不神者─性也。蓋性者,神之根也。神本於性,而性則未始神,神中炯炯而不昧者,乃是真性也。《仙姑大道歌》曰:“我爲諸君說端的,命蒂從來在真息。”真息者命也。蓋命者,氣之蒂也。氣於本命,而命則未始氣,氣中氤氳而不息者,乃是真命也。這個不神之神,與那個真息之息,他兩個方才是真夫妻、真陰陽、真龍虎、真性命,紐結做一團,混合為一處,打成作一片,鍛鍊在一爐,或名之曰牛女相逢,又曰牝牡相從,又曰烏兔同穴,又曰日月同宮,又曰魂魄相投,又曰金火混融,究而言之,不過凝神合氣之法耳。是以神不離氣,氣不離神,吾身之神契合,而後吾身之性命見矣。性不離命,命不離性,吾身之性命合,而後吾身未始性之性,未始命之命見矣。《崔公入藥鏡》曰:“是性命,非神氣。權而言之則二,實而言之則一,神氣固非二物,性命則當雙修。”然而雙修之旨,久失其傳,以致玄禪二門,互爭高下。劉海蟾云:“真個佛法便是道,一個孩兒兩個抱。”清和翁曰:“性命雙修教外傳,其中玄妙妙而玄,簇將元始歸無始,逆轉先天作後天。”此端奧妙,非師罔通,口訣玄微,詳載於後。今姑就諸仙所證者而言之,便於初機而易得悟入也。按白玉蟾云:“昔日遇師親口訣,只要凝神入氣穴。”氣穴者,內竅也。蟄神於中,藏氣於內,以如來空空之心,合真人深深之息,則心息相依,息調心淨。蓋蘊一點真心於氣中,便是凝神入氣穴之法。神既凝定氣穴,常要迴光內照,照顧不哩,則自然旋轉真息,一降一升,而水火木金,相為進退矣。仙諺曰:“慾得長生,先須久視。久視於上丹田,則神長生;久視於中丹田,則氣長生;久視於下丹田,則形長生。”
夫日月之照於天地間,螺蚌吸之則生珠,頑石蓄之則產玉,何況人身自有日月,豈不能迴光內照,結自己之珍珠,產自己之美玉哉!然而神即火也,氣即水也。水多則火滅,火多則水干。中年之人,大抵水不勝火者多矣。所以命宜早接,油要早添。添油之法,以載前救護命寶之下,今復詳言,則天人一氣之旨盡露矣。
夫天人之際,為一氣之相為闔辟,相為聯屬已爾,而非有二也。故我而乎也,則天地之氣於焉,而發而散;我而吸也,則天地之氣於焉,而翕而聚。此天人相與之微,一氣之感通者然也。故天地所以能長而久者,以其呼吸於其內也,人能效天地呼吸於其內,亦可與天地同其長久者。曹仙姑云:“元和內運即成真,呼吸外施終未了。”以口鼻之氣往來者,外呼吸也;乾坤之氣闔辟者,內呼吸也。蕭了真云:“老子明開眾妙門,一開一闔應乾坤。果於罔象無形處,有個長生不死根。”此指內呼吸也。張平叔云:“玄牝之門世罕知,休將口鼻妄施為。饒君吐纳經千載,爭得金烏搦兔兒。”此斥外呼吸也。外呼吸乃色身上事,接濟後天,以養形體;內呼吸乃法身上事,栽培先天,以養谷神。蓋內呼吸之息,原從命中來,非同類之物,不能相親,是以聖人用伏氣之法,奪先天地之冲和,逆上雙關,前返乎後,以達本根,使母之氣伏子之氣,子母眷戀於期間,則息息歸根,而為金丹之母矣。前輩云:“伏炁不復氣,服氣須伏炁,服氣不長生,長生須伏炁。”炁之積於下者,無地可透,自然升上,而上至髓海;氣之積於上者,無處可奔,自然降之,而下至氣海。二氣相接,循環無端,古仙達人,得濟長生者,良由有此逆用之法也。此法自始至終,丟他不得,起手時有救護補益之功,第二節有流戊就已之功,第三節有添油接命之功,第四節有助火載金之功,第五節火熾而有既濟之功,第六節胎成而有沐浴之功,第七節溫養而有乳哺之功,嬰兒救岀於苦海,此時到岸不須船,這著功夫,方才無用矣。
且人始生也,一剪肚臍,而幾希性命,即落在我之真人呼吸處矣。既之而在於天地之間,又既之而在於肉團之心,又既之而散於耳目口鼻、四肢百骸,日復一日,神馳氣散,乃死之徒也。故神仙矣歸伏法度人,必先教之返本。
返本者何?
以其散之於耳目口鼻、四肢百骸者,而復返之於肉團之心,謂之涵養本源;又將以肉團心之所涵養者,而復返之於天地之間,謂之安神祖竅;又將以天地間之所翕聚者,而復返之於真人呼吸處,謂之蟄藏氣穴:日復一日,神凝氣聚,乃生之徒也。古仙曰:“屋破修容易,藥枯生不離,但知歸伏法,金寶積如山。”此時捕完乾體,接續氣數,以全親之所生,以全天之所賦。真汞才有八兩,真鉛始足半斤。氣若嬰兒,心同赤子,陰陽吻合,混沌不分,出息微微,入息綿綿,漸漸入而漸漸柔,漸漸和而漸漸定,久則竅中動息,兀然自住,內氣不岀,外氣反進,此是胎息還原之初,眾妙歸根之始也。呂知常曰:“一息暫停,方可奪天地造化。”程引川曰:“若非竊造化之機,安能長生?”翁葆光曰:“一刻之功夫,可奪天地一年之氣數。”此三老者,豈虛語哉!
蓋胎息妙凝之時,入無積聚,岀無分散,體相虛空,泯然入定,定久內外合一,動靜俱無,璇璣停輪,日月合璧,萬里陰沉春氣合,九霄清澈露華凝,妙矣哉!其陰陽交感之真景象歟?斯時也,元精吐華,而乾金岀礦矣。此系重開混沌,再入胞胎,開無漏花,結菩提果,非夙有仙骨者,不能知此道之妙也。
“後有密戶前有門,岀日入月呼吸存。”此老氏《黃庭外景經》之口訣也。
“只就真人呼吸處,放教姹女往來飛。”此李長源《混元寶章》之口訣也。
“內交真氣存呼吸,自然造化返童顏。”此許旌陽《醉思仙歌》之口訣也。
“西方金母最堅剛,走入壬家水裏藏。”此石杏林《還原篇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要知大道希夷理,太陽移在月明中。”此薛紫賢《復命篇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先賢明露丹臺旨,幾度靈烏宿桂柯。”此劉海蟾《還金篇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兩般靈物天然合,些子神機這裏求。”此陳默默《崇正篇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古佛之音超動靜,真人之息自游絲。”此釋鑒源《青蓮經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一息漸隨無念窈,半醒微覺有身浮。”此羅念庵《胎息篇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出息不隨萬緣,入息不居蘊界。”此般若尊者答東印度國王口訣也。
“水銀實滿葫蘆裏,封固其口置深水。”此萼綠華《氣穴圖》中之口訣也。
“萬物生皆死,元神死復生。以神歸氣穴,丹道自然成。”此石杏林之口訣也。
“歸根自有歸根竅,復命寧無復命關?踏破兩重消息子,超凡入聖譬如閑。”此李青庵之口訣也。
“心思妙,意思玄,臍間元氣結成丹。谷神不死因胎息,長生門戶要綿綿。”此《群仙珠玉》口訣也。
“專氣致柔神久留,往來真息自悠悠。綿綿迤邐歸元命,不汲靈泉常自流。”此海蟾翁口訣也。
“一身上下定中央,腎前臍後號黃房。流戊作媒將就己,金來歸性賀新郎。”此上陽子口訣也。
“一條直路少人尋,風虎雲龍自嘯吟。坐定爭行氣主,真人之息又深深。”此陳致虛口訣也。
“圓不圓來方不方,森羅天地暗包藏。如今內外兩層白,體在中央一點黃。”此《大成集》口訣也。
“息調心淨守黃庭,一部渾全《圓覺經》。悟却此身猶是患,蒲團坐上要惺惺。“此《抱樸子》口訣也。
“經營鄞鄂體虛無,便把元神裏面居。息往息來無間斷,聖胎成就合元初。”此陳虛白口訣也。
“諦觀三教聖人書,息之一字最簡直。若於息上做功夫,為佛為仙不勞力。
“息緣達本禪之機,息心明理儒之極。息氣凝神道之玄,三息相須無不克。”此李道純《中和集》中之口訣也。
胎息訣
袁天罡胎息訣:
夫元氣者,大道之根,天地之母,一陰一陽生育萬物。在人為呼吸之氣。在天為寒暑之氣。能改易四時之氣者,戊己也。春在巽,能發生萬物,夏在坤,能長養萬物,秋在乾,能成熟萬物,冬在艮,能含養萬物。故學道者,當取四時正氣,納入胎中,是為真種,積久自得心定神定息定,龍親虎會,結就聖胎,謂之真人胎息。
太始氏胎息訣:
夫道─太虛而已矣。天地日月,皆從太虛中來。故天地者,太虛之真胎也。日月者,太虛之真息也。人能與太虛同體,即天地即我之胎,日月即我之息,太虛之包羅即我之包囉。豈非超出天地日月之外,而為混虛氏其人歟!
達摩祖師胎息經:
胎從伏氣中結,氣從有胎中息。氣入身中為之生,神去離形為之死。知神氣可以長生,固守虛無以養神氣。神行則氣行,神住則氣住。若慾長生,神氣相注,心不動念,無來無去,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,勤而行之,市真道路。
張景和胎息訣:
真玄真牝,自呼自吸。巳春沼魚,如百蟲蟄。灝氣融融,靈風習習。不濁不清,非口非鼻。無去無來,無出無入。返本還元,是真胎息。
王子喬胎息訣:
奉道之士,須審子午卯酉四時,乃是陰陽出入之門戶。定心不動,謂之曰禪。神通萬變,謂之曰靈。智周萬事,謂之曰慧。道元合氣,謂之曰修。真氣歸元,謂之曰煉。龍虎相交,謂之曰丹。三丹同契,謂之曰了。有志於道,知此根源,依法修行,自可入於長生大道矣。
許栖岩胎息訣:
凡修道者,常行內觀,遣去三尸,驅除六賊。納氣於丹田,定心於覺海。心定即神寧,神寧則氣住,氣住則胎長矣。胎之長者,由於息之住也。無息不胎,無胎不息。住息長胎,聖母神孩。故曰:胎息定而金水交,心意寧而龍虎會也。
王方平胎息訣:
凡所修行,先定心炁。心炁定,則神凝。神凝,則心安。心安,則氣升。氣升,則景忘。景忘,則清靜。清靜,則無物。無物則命全。命全,則道生。道生,則絕相。絕相,則覺明。覺明,則神通。《經》曰:心通萬法皆通,心靜萬法皆滅。此我佛如來真定法門者也。學者果能定心炁、凝胎息,則還丹不遠,金液非遙。
赤肚子胎息訣:
氣穴之間,昔人名之曰生門死戶,又謂之天地之根。凝神於此,久之,元氣日充。神旺,則氣暢。氣暢,則血融。血融,則骨強。骨強,則髓滿。髓滿,則腹盈。腹盈,則下實。下實,則行步輕健,動作不疲,四肢康健,顏色如桃,去仙不遠矣。
性空子胎息訣:
我之本體本自圓明。圓明者,是我身中天地之真胎也。我之本體本自空寂。空寂者,是我身中日月之息也。惟吾身之天地有真胎矣;而後天地之胎,與我之胎相為混合而胎我之胎,惟吾身之日月有真息矣;而後日月之息。與我之息相為混合而息我之息,惟吾身之本體既虛空矣;而後虛空之虛空,與我之虛空相為混合而虛空我之虛空。
幻真先生胎息銘:
三十六咽,一咽為先。吐唯細細,納為綿綿,坐臥亦爾,行立坦然。戒於喧雜,忌以腥膻。假名胎息,實曰內丹。非只治病,決定延年,久久行之,名列上仙。
以上口訣,舉其大略,餘者載於丹經,不可得而盡述,此蟄藏功夫,其用大矣。謂人之元神藏於氣穴,猶萬物藏於坤土。神入地中,由天氣降而至於地。氣與神合,猶地道之承於天。《參丹契》曰:“恒順地理,承天布宣。”《易》曰:“至哉坤元,萬事資生,”蓋亥月純坤,用事之時,時當草木歸根,蟄蟲入戶,閉寒成冬,冬雖主藏,然次年發育之功,實胚胎於此。蓋一陽不生於復,而生於坤。坤雖至陰,然陰裏含陽,大藥之生實根底與此。藥將產時,就與孕婦杯胎相似,保完真種,不敢放肆,慎起居,節飲食,忌酒色、戒惱怒。外不役其形骸,內不勞其心志,至於行住坐臥,各各有方。行則措足於坦途,住則凝神於太虛,坐則調丹田之息,臥則抱臍下之珠,故曰行住坐臥,不離這個。
行禪圖
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?有者個在,又恁么去!
《維摩經》云:舉足下足,皆從道場來;《法藏集》云:晝心夜心,常游法苑去。
行禪法
行亦能禪坐亦禪,聖可如斯凡不然。論人步履之間,不可趨奔太急,急則動息傷胎。必須安詳緩慢而行,乃得氣和心定,或往或來,時行時止,眼視於下,心藏於淵。即王重陽所謂“兩腳任從行處去,一靈常與氣相隨,有時四大醺醺醉,借問青天我是誰。”白樂天云:“心不擇時適,足不擇地安,窮通與遠近,一貫無兩端。”寶志公云:“若能放下空無物,便是如來藏裏行。”
立禪圖
心無所住,湛然見性。體用如如,廓然無聖。
隨時隨處,消遙於莊子無何有之鄉;不識不知,游戲於如來大寂滅之海。
立禪法
若天朗氣清之時,當用立禪納氣法而接命。其法曰:腳根著地鼻遼天,兩手相懸在穴邊,一氣引從天上降,吞時泪泪到丹田。或住或立,冥目冥心,檢情攝念,息業養神。以往事,勿追思;未來事,勿迎想;現在事,勿留念。慾得保身道訣,莫若閑靜介潔;要求出世禪功,無如照收凝融。昔廣成子告皇帝曰:“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神將守形,形乃長生。”其意大同,允為深切。
坐禪圖
帝堯之安安,文王之雍雍,孔子之申申,莊周之止止。
坐久忘所知,忽覺月在地,冷冷天風來,驀然到肝肺。
俯視一泓水,澄湛無物蔽,中有纖鱗游,默默自相契。
無事此靜坐,一日如兩日,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。
靜坐少思寡慾,冥心養氣存神,此是修真要訣,學者可以書紳。
坐禪法
坐不必跌咖,當如常坐。夫坐雖與常人同,而能持孔門心法,則與常人異矣。所謂孔門心法者,只要存心在真居處是也。蓋耳目之竅,吾身之門也;方寸之地,吾身之堂也;立命之竅,吾身之室也。故眾人心處於方寸之地,猶人之處於堂也,則聲色得以從門而搖其中;至人心藏於立命之竅,猶人之處於室也,則聲色無所從入,而窺其際。故善事心者,潛室以頤晦,而耳目為虛矣;御室以聽政,而耳目為用矣。若坐時不持孔門心法,便是坐馳,便是放心。《壇經》曰:心念不起名為坐,自性不動名為禪。坐禪妙義,端不外此。
臥禪圖
開心中之性,示不動之體,悟夢覺之真,入聞思之寂。
掃石焚香任意眠,醒來時有客談玄。松風不用蒲葵扇,坐對青崖百丈泉。
古洞幽深絕世人,石床風細不生塵。日長一覺羲皇睡,又見峰頭上月輪。
人間白日醒猶睡,老子山中睡卻醒。醒睡兩非還兩是,溪雲漠漠水冷冷。
元神夜夜宿丹田,雲滿黃庭月滿天。兩個鴛鴦浮綠水,水心一朵紫金蓮。
覺悟時切不可妄想,則心便虛明;紛擾時亦只如處常,則事自順遂。
臥禪法
古人有言:修道易,煉魔難。誠哉是言也。然色魔、食魔易於制服,獨有睡魔難煉,是以禪家有長坐不臥之法。蓋人之真元,常在夜間走失,茍睡眠不謹,則精自下漏,氣從上泄,元神無依,亦棄軀而岀,三寶各自馳散,人身安得而久存哉!至人睡時,收神下藏丹窟,與氣合交,水火互相枸鈴,則神不外馳,而炁自安定矣。今以常人言之,神則寄之於目矣,而夜寐既熟,則藏之於腎,至夙興之時,而目之神有不爽然者乎?藉其不夜,而腎神豈能清?今又以天道言之,日則麗之於天矣,而夜淪地中,則藏之於海,至啟明之候,而天之氣有不爽然清乎?藉其不夜,而海氣豈能清?此則崔公《入藥境》所謂水火交,永不老是也。
今之人,懵然而睡,忽然而醒,是何物主之而使之覺也?
夫魂與神并則覺,魄與尸和則昏。昏者死之根,覺者生之兆。魂屬陽而喜清虛,魄屬陰而好馳騁。魄者,鬼也;魂者,神也。神則日接之於物,夜形之於夢,黃梁未熟,南柯未窹,一生之榮辱富貴,百歲之悲憂悅樂,,備嘗於一夢之間,使其去而不還,游而不返,則生死路隔,幽冥之途絕矣。由是觀之,人不能自生,而其所以生者,夢中之人為之也;人不能自死,而其所以死者,夢中之人為之也。然不知所以夢,則亦不知所以死;不知所以覺,則亦不知所以生。夢中之有覺者,以夢之中而自有真覺者在焉;死中之有生者,以死之中而自有長生者在焉。是故因覺知生,因夢知死,知斯二者,可以入道矣。
夫人之覺也,耳其有不能聽乎?目其有不能視乎?手其有不能持乎?足其有不能行乎?心其有不能喜、不能怒乎?而人之睡也,耳固在也,何其不能聽乎?目固在也,何其不能視乎?手固在也,何其不能持乎?足固在也,何其不能行乎?心固在也,何其不能喜、不能怒乎?由此觀之,則其死也,似為無知而無覺矣,而人之睡而夢也,而夢之時亦有耳能聽矣,而其聽也,何其不屬於人之耳乎?亦有目能視矣,而其視也,何其不屬於人之目乎?亦有手能持矣,而其持也,何其不屬於人之手乎?亦有足能行矣,而其行也,何其不屬於人之足乎?亦有心能喜、能怒矣,而其喜也、怒也,何其不屬於為之心乎?由此觀之,則其死也,似為有知而有覺矣,然死生通乎晝夜之道、夢覺之常者乎!
古之真人,其覺也無憂,其寐也無夢,固無夢地位,非道成之後,不能到也。其初機之士,煉心未純,昏多覺少,才一合眼,元神離腔,睡魔入舍,以致魂夢紛飛,無所不至,不惟神出氣移,恐有漏爐迸鼎之患。若慾敵此睡魔,須用五龍盤體之法。訣曰:“東首而寢,側身而臥,如龍之蟠,如犬之曲,一手曲肱枕頭,一手直摩臍腹,一只腳伸,一只腳縮,未睡心,先睡目,致虛極,守靜篤,神氣自然歸根,呼吸自然含育,不調息而息自調,不伏氣而氣自伏。”依此修行,七祖有福。陳希夷已留形於華山,蔣青霞曾脫殼於王屋,此乃臥禪的旨,與那導引之法不同,功夫到時,自然寢寐神相抱,覺悟候存亡,亦能遠離顛倒夢想,即漆園公所謂古之真人,其覺也無憂,其寢也無夢是已。然雖睡熟,常要惺惺,及至醒來,慢慢展轉,此時心地湛然,良知自在,如佛境界。正如白樂天所云:前後際斷處,一念未生時。此際若放大靜一場,效驗真有不可形容者。昔尹師靜室中,有一聯云:“覺寤時切不可妄想,則心便虛明;紛擾中亦只如處常,則事自順遂。”李真人《滿江紅》詞云:“好睡家風,別有個、睡眠三昧。但睡裏心誠,睡中澄意。睡法既能知旨趣,便於睡裏調神氣。這睡功消息,睡安禪,少人會。”又《敵魔詩》云:“坐中昏睡怎禁它,鬼面神頭見也魔。昏散皆因由氣濁,念緣未斷屬陰多。潮來水面侵堤岸,風定江心絕浪波。性寂情空心不動,坐無昏散睡無魔。”
上古之人,有息無睡,故曰:“向晦入宴息。若一覺睡熟,陽光盡為陰濁所陷,就如死人一般。若知宴息之法,當向晦時,耳無聞,目無見,口無言,心無累,鼻息無喘,四肢無動,那一點元神真氣,相依相戀,如爐中種火相似,久久純熟,自然神滿不思睡,氣滿不思食,精滿不思慾,元氣自聚,真氣自凝,胎嬰自棲,三尸自滅,九蟲自出,所謂睡魔,不知從何而去矣。其身自覺安而輕,其心自覺虛而靈,其氣自覺和而清,其神自覺圓而明,若此便入長生路,休問道之成不成。”
紫中道人答問:
客問:坐禪一事如何?
余答曰:“咽津納氣是人行,有藥方能坐化主。鼎內若無真種子,猶將熱火煮空鐺”。釋氏云:“此是守尸鬼磨磚作鏡的功夫。其言相是,而不相非。奧自晉之伯陽,宋之紫陽絕唱斯道,厥後纉緒者,即海瓊、紫瓊、黃房、緣督、上陽諸真叠繼,則金丹之草,一絲之脈,至今不斷,代不乏人,以接紹三教一源之道統。若言守靜兀坐,乃最下小乘之法,外道惑人之邪徑耳。”
客復問:“然則畢竟如何?”
余曰:“子肯大施法財、告天盟願、即當為您言。”
客跽而請曰:“弟子歷劫難,遇今生遭逢,願師慈悲,恩莫大焉。”
余曰:“子來!我語汝。子今心誓旦旦,余將妄言之,子勿妄聽之。余以實言之,子勿妄信之。當告汝言。夫精氣神三寶,將撐持宇宙,總括陰陽。天地得之,而涵蓋乾坤,人心得之,則修仙作佛。惟有內有外,知之者可以兼而修之,不知者獨修一物。獨修者,乃頑冥之漢也;兼修者,能證仙佛之果也。緣其亂統,則說到此地。未有不望洋而退舍者矣。”子果無疑,當以告子:“凡言內外兼修者,其精在杳冥恍惚之中。此精姓金,喚九三郎,諱元晶,號曰金華商夫君,居玉池之西,出入跨虎。乳名嬰兒,晚則喚為金公。凡到鄰家,便稱主人,其情嗜交梨,此乃先天之精,却為人之至寶。其氣乃虛無中來。此氣姓白,喚太乙郎,名元炁,號曰宇宙主宰,素練郎君,寄居西川,出入騎白虎,乳名喚真種子,晚則呼白頭老子。到鄰家便稱父母,好食烏龜而多情。此為先天地之真炁,即是人之至寶。”故上陽子曰:“既自虛無中來,却無非天之所降,地之所出,又非我身所有,亦非精,亦非血,非草木,非金石,是皆非也。誰得而知之乎,然以先天地之神,而言其神,號無位真人。佛云紇利陀,即佛若認得此神,却有妙用。此神專主殺人、專主生人。修仙作佛者,必要此神主之方得。”而《內經》故曰:“人身中殆有兩精者:一魂一魄是也。夫隨精往來者,神即是也。”白祖云:“唯人頭有九宮。中一宮名曰谷神,神常居其谷,日即接於物,夜則接於夢,神不能安其居也。南柯未斷,黃梁未熟,一生之榮辱富貴,百歲之憂悲悅樂,備嘗於一夢之間,使之游而不返。去而不還。則幽冥之途隔。生死之路絕矣。由是觀之,人不能自生,而神生之;人不能自死,而神死之。若神長居其谷,人鳥得而死乎?”紫陽曰:“煉神須煉不神神。”蓋謂此耳。天穎子曰:“雖久學定身心,無五時七侯者。促齡穢質色謝皆空,自云慧覺,復稱道成,實所失然,可謂謬矣。若言坐禪一事,余所厭聞,故上品聖仙之貴,當於人類中修之,如感未然,乞勿開言,未當醒悟。”
'성명규지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성명규지 원문 性命圭旨 原文, 성명쌍수 만신규지 정집 5. 性命雙修 萬神歸旨‧貞集 5, (0) | 2023.03.17 |
---|---|
성명규지 원문 性命圭旨 原文, 성명쌍수 만신규지 . 이집, 4 性命雙修 萬神圭旨‧利集 4, (0) | 2023.03.17 |
성명규지 원문 性命圭旨 原文 2, 구정연심설 九鼎煉心說 (0) | 2023.03.17 |
성명규지 원문 性命圭旨 原文 1, 성명쌍수 만신규지 . 원집, 性命雙修 萬神圭旨●元集 (0) | 2023.03.05 |
내외2약설( 內外二藥說) 안과 밖 두가지 처방약이 있다는 말씀 성명규지(性命圭旨) (0) | 2023.02.28 |